第五章中药的配伍
一、选择题
(一)A型题(在每小题给出的A、B、C、D、E五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。)
1. 相须、相使配伍可产生:
A.协同作用,增进疗效
B.拮抗作用,降低疗效
C.减毒作用
D.毒副作用
E.以上都不是
答案:A
答案分析: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,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。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,另一种药物为辅,两药合用,辅药可以提高主主药的功效。相须、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,能提高药效,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,故答案应选A.
2. 黄芪与茯苓配伍,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: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杀
E.相恶
答案:B
答案分析: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,黄芪为健脾益气、利尿消肿的主药,茯苓淡渗利湿,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,故答案应选B.
3. 两种药物合用,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: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杀
E.相恶
答案:E
答案分析: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,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,故答案应选E.
4. 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:
A.相须
B.相使
C.相反
D.相杀
E.相恶
答案:C
答案分析: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,故答案应选C.
5. 人参配莱菔子,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: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恶
E.相杀
答案:D
答案分析:人参恶莱菔子,是指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同用,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,故答案应选D.
(二)B型题(A、B、C、D、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,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。)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杀
E.相恶
1. 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:
2. 生姜与半夏配伍属于:
答案:1.A 2.D
答案分析:麻黄和桂枝配伍同用,可以增强发汗解表,祛风散寒的功效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,故第1题答案应选A;生姜与半夏配伍同用,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杀,故第2题答案应选D.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反
E.相恶
3. 全蝎与蜈蚣配伍属于:
4. 枸杞子与菊花配伍属于:
答案:3.A 4.B
答案分析:全蝎、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、止痉定搐的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,故第3题答案应选A;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,枸杞子为补肾益精、养肝明目的主药,菊花清肝泻火,兼能益阴明目,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,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,故第4题答案应选B.
(三)C型题(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。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,则答案选择A.只与B有关,则答案选择B.与AB都有关,则答案选择C.如与AB都无关,则答案选择D.)[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]
A.相须
B.相使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1. 临床应用时应充分利用的配伍关系是:
2. 临床应用时应避免应用的配伍关系是:
答案:1.C 2.D
答案分析:相须、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,能提高药效,临床应充分应用,故第1题答案应选C;相恶和相反是临床应用时应避免应用的配伍关系,故第2题答案应选D.
A.相恶
B.相使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3. 表示减效的配伍关系是:
4. 表示增效的配伍关系是:
答案:1.A 2.B
答案分析:相恶,即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,起到减效作用,故第3题答案应选A;相使,即两药合用,以一种药物为主,另一种药物为辅,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,起到增效作用,故第4题答案应选B.
(四)X型题(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。正确答案为2-5个,必须将其全部选中,少选、多选或错选者,均不得分。)
1. 中药配伍的目的是:
A.增强疗效
B.减轻毒性
C.扩大治疗范围
D.适应复杂病情
E.改变药物的味
答案:ABCD
答案分析:中药配伍应用能适应复杂病情,增强疗效,减轻毒性,扩大治疗范围,但不能改变药物的味,故答案应选ABCD.
2. 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方法是:
A.相须
B.相使
C.相畏
D.相杀
E.相反
答案:CD
答案分析:相畏、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,以确保用药安全,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,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,故答案应选CD.
3. 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是:
A.金钱草与雷公藤
B.绿豆与巴豆
C.生姜与黄芩
D.黄连与木香
E.麝香与杏仁
答案:ABE
答案分析:金钱草可杀雷公藤毒、麝香可杀杏仁毒、绿豆可杀巴豆毒,故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,而生姜配黄芩,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,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,黄连与木香配伍,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,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,故答案应选ABE.
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
一、选择题
(一)A型题(在每小题给出的A、B、C、D、E五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。)
1. 与乌头相反的药物应除外:
A.玄参
B.白及
C.贝母
D.瓜蒌
E.半夏
答案:A
答案分析:乌头反贝母、瓜蒌、半夏、白及、白蔹,而玄参不与乌头相反,故答案应选A.
2.属于十八反的配伍药对是:
A.甘草与海藻
B.丁香与郁金
C.人参与五灵脂
D.三棱与莪术
E.川芎与牛膝
答案:A
答案分析:甘草与海藻配伍属于十八反的内容,而丁香与郁金、人参与五灵脂配伍属于十九畏的内容,而三棱与莪术,川芎与牛膝配伍不属于配伍禁忌,故答案应选A.
3.属于十九畏的配伍药对是:
A.川乌与草乌
B.桃仁与红花
C.官桂与赤石脂
D.乌头与贝母
E.甘草与甘遂
答案:C
答案分析:官桂与赤石脂配伍属于十九畏内容,而乌头与贝母、甘草与甘遂配伍属于十八反内容,川乌与草乌,桃仁与红花配伍不属于配伍禁忌,故答案应选C.
4. 妊娠禁用药应除外:
A.牵牛
B.桃仁
C.巴豆
D.莪术
E.水蛭
答案:B
答案分析:妊娠禁用药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,如牵牛、巴豆、莪术、水蛭、雄黄、砒霜等,而通经去瘀、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、红花、牛膝等则属于妊娠慎用药,故答案应选B.
5. 妊娠慎用药应除外:
A.牛膝
B.白术
C.大黄
D.红花
E.附子
答案:B
答案分析:牛膝、大黄、红花、附子属于妊娠慎用药,白术具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、止汗安胎之功,不属于妊娠用药禁忌,故答案应选B.
(二)B型题(A、B、C、D、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,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。)
A.陈皮配半夏
B.石膏配牛膝
C.乌头配半夏
D.生姜配黄芩
E.丁香配郁金
1. 属于十八反的是:
2. 属于十九畏的是:
答案:1.C 2.E
答案分析:上述几组药物中,乌头配半夏属于十八反的内容,故第1题答案应选C;丁香配郁金属于十九畏的内容,故第2题答案应选E;而陈皮配半夏属于相须,石膏配牛膝属于相使,生姜配黄芩属于相恶。
A.乌头
B.甘草
C.三棱
D.芒硝
E.藜芦
3. 不宜与瓜蒌同用的药是:
4. 不宜与牙硝同用的药是:
答案:3.A 4.C
答案分析:十八反中乌头反瓜蒌,即乌头不宜与瓜蒌同用,故第3题答案应选A;十九畏中牙硝畏三棱,即牙硝不宜与三棱同用,故第4题答案应选C.
A.海藻
B.贝母
C.玄参
D.水银
E.朴硝
5. 不宜与砒石同用的药物是:
6. 不宜与硫黄同用的药物是:
答案:5.D 6.E
答案分析:“十九畏”中水银畏砒霜,硫黄畏朴硝,均属于配伍禁忌的内容,故第5题答案应选D,第6题答案应选E.
(三)C型题(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。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,则答案选择A.只与B有关,则答案选择B.与AB都有关,则答案选择C.如与AB都无关,则答案选择D.)
A.藜芦
B.五灵脂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1. 不宜与白芍同用的是:
2.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的是:
答案:1.A 2.D
答案分析:“十八反”中藜芦反芍药,即藜芦不宜与白芍同用,故第1题答案应选A:“十九畏”中官桂畏赤石脂,即官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,故第2题答案应选D.
A.川乌
B.草乌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3. 与犀角相畏的药是:
4. 与瓜蒌相反的药是:
答案:3.C 4.C
答案分析:“十九畏”中“川乌草乌不顺犀”即指川乌、草乌畏犀角:“十八反”中乌头反瓜蒌,乌头包括川乌和草乌;故第3、4题答案均应选C.
A.鱼、虾、蟹等腥膻发物
B.肥肉、脂肪、动物内脏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5. 胸痹患者最应忌食的是:
6. 皮肤病患者最应忌食的是:
答案:1.B 2.A
答案分析:胸痹患者最应忌食肥肉、脂肪、动物内脏及烟、酒等,故第5题答案应选B.皮肤病患者最应忌食鱼、虾、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,故第6题答案应选A.
(四)X型题(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。正确答案为2-5个,必须将其全部选中,少选、多选或错选者,均不得分。)
1. 用药禁忌包括:
A.配伍禁忌
B.妊娠禁忌
C.饮食禁忌
D.炮制禁忌
E.证候禁忌
答案:ABCE
答案分析: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、证候禁忌、妊娠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,故答案应选ABCE.
2. 与藜芦相反的药物有:
A.人参
B.细辛
C.玄参
D.沙参
E.丹参
答案:ABCDE
答案分析:十八反中,藜芦反人参、丹参、玄参、沙参、细辛、芍药,故答案应选ABCDE.
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
一、选择题
(一)A型题(在每小题给出的A、B、C、D、E五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。)
1. 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:
A.薄荷、白豆蔻
B.蒲黄、海金沙
C.人参、阿胶
D.磁石、牡蛎
E.以上均不是
答案:D
答案分析:上述药物中,磁石、牡蛎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、介壳类药物,应打碎先煎,煮沸20-30分钟后,再下其它药物同煎,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,故答案应选D。[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]
2. 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:
A.磁石、牡蛎
B.蒲黄、海金沙
C.薄荷、白豆蔻
D.人参、鹿茸
E.芒硝、阿胶
答案:C
答案分析:上述药物中,薄荷、白豆蔻属气味芳香的药物,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,须在其它药物煎煮将成时放入,煎沸3-5分钟即可,故答案应选C.
3. 蒲黄、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:
A.包煎
B.后下
C.先煎
D.烊化
E.冲服
答案:A
答案分析:蒲黄为花粉入药,质轻,煎煮时易漂浮于药液表面,或成糊状,不便于煎煮及服用;旋覆花为花序入药,带有绒毛,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,故两药入煎剂时宜先用纱布袋装好,再与其它药物同煎,故答案应选A.
4.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:
A.峻下逐水药
B.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
C.驱虫药
D.安神药
E.截疟药
答案:B
答案分析: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,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,故答案应选B;此外,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服药,驱虫药宜饭前服用,安神药宜睡前服用,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。
5.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:
A.舌下给药
B.直肠给药
C.口服和皮肤给药
D.粘膜表面给药
E.吸入给药
答案:C
答案分析: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和皮肤给药,故答案应选C.舌下给药、直肠给药、粘膜表面给药、吸入给药都属于现代给药途径。
(二)B型题(A、B、C、D、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,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。)
A.先煎
B.后下
C.包煎
D.另煎
E.烊化
1. 钩藤入汤剂宜:
2. 西洋参入汤剂宜:
答案:1.B 2.D
答案分析:钩藤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,应后下,故第1题答案应选B.西洋参属贵重药材,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,应单独另煎,即另炖2-3小时,故第2题答案应选D.
A.先煎
B.后下
C.包煎
D.另煎
E.冲服
3.细小而含粘液质多的种子类药入汤剂宜:
4.贝壳类药入汤剂宜:
答案:3.C 4.A
答案分析:细小而含粘液质多的种子类药,煎煮时容易粘锅,引起焦化或糊化,入汤剂宜布包煎,故第3题答案应选C;贝壳类药,质地坚硬,应打碎先煎,煮沸20-30分钟后,再下其他药物同煎,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,故第4题答案应选A.
(三)C型题(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。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,则答案选择A.只与B有关,则答案选择B.与AB都有关,则答案选择C.如与AB都无关,则答案选择D.)
A.先煎
B.包煎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1. 车前子入汤剂宜:
2. 砂仁入汤剂宜:
答案:1.B 2.D
答案分析:车前子为细小的种子入药,易刺激咽喉,且含粘液质较多,煎煮时容易粘锅,引起焦化或糊化,入汤剂宜布包煎,故第1题答案应选B.砂仁气味芳香,入汤剂宜后下,以防有效成分挥发,故第2题答案应选D.
A.烊化
B.冲服
C.二者均是
D.二者均不是
3. 鹿角胶服用应:
4. 雷丸服用应:
答案:3.A 4.B
答案分析:胶类药物为了避免入煎粘锅,可单用水或黄酒将其加热熔化即烊化后,用煎好的药液冲服,故第3题答案应选A.雷丸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,遇热易被破坏,应做成散剂冲服,故第4题答案应选B.
(四)X型题(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。正确答案为2-5个,必须将其全部选中,少选、多选或错选者,均不得分。)
1. 临床上确定中药用量的主要依据是:
A.服药的季节
B.所用药物的性质
C.患者年龄、体质、病情
D.剂型
E.配伍
答案:ABCDE
答案分析:一般来讲,确定中药的剂量,应考虑到药物性质、剂型、配伍、年龄、体质、病情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因素,故答案应选ABCDE.
2. 宜冲服的药物是:
A.矿物药
B.胶类药
C.芳香药
D.汁液性药
E.贵重药
答案:DE
答案分析:某些贵重药和汁液性药宜冲服,故答案应选DE,而矿物药宜先煎,胶类药宜烊化,芳香药宜后下。
3. 煎药器具最宜选用:
A.砂锅
B.瓦罐
C.铁锅
D.不锈钢锅
E.铝锅
答案:AB
答案分析:煎药用具以砂锅、瓦罐为好,搪瓷罐次之,忌用铜铁锅,以免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疗效,故答案应选AB.
来源于网络